我的父亲陈照丕 陈克森
今年4月8日,是我父亲陈照丕百年诞辰纪念日。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他老人家的精湛的拳艺,爱国的热情,高尚的武德诲人不倦的精神,均历历在目。
我的父亲照丕公(1893年4月8日——1972年12月30日),字绩甫,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八世传人。他幼承家训,随祖父登科公学习祖传太极拳,登科公早故,乃从延熙公、发科公诸先辈继续学习。后又从品三公学习、研讨太极拳理论。父亲少时练拳非常刻苦,日练拳30遍,不论严寒酷暑,均朝夕不辍。21岁时外出到甘肃、河北教拳;七年后反原籍,任县国术社教练;1928年受北京同仁堂东家乐佑申之聘,到北京教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宇文大学等十七个单位慕名聘请任教;1930年受南京市市长之邀到南京市政府、侨务委员会、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等处教拳,兼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1942年应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张含英之请到西安教拳;抗日战胜胜利后,1946年随“黄委会”到开封教拳;1948年开封解放,父亲年已五十五岁,教拳的劲头更大,边工作边教拳;1958年退休回温县原籍教拳。同年三月,参加河南省武术表演赛获太极拳第一名,1960年参加全国武术大会,被授予太极拳“名家”称号,1964年当选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 父亲学识渊博,理论造诣极深,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阐述太极拳原理,深入浅出,洋洋数百万言,篇幅之巨,内容之富,为历史所罕见,对陈氏太极拳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父亲的一生都在为传播太极拳奔忙着。他1958年退休时已六十五岁,我在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任财务科副科长,再三恳请他老人家到郑州和我在一起生活,均遭拒绝,坚决要返回老家陈家沟定居,这是因为他知道家乡练拳者日少,担心陈氏太极拳后继无人,才甘愿回乡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回乡后,就在自己家里办起武术学校,一切费用全由自己承担,同时,还在县里办起培训班,对县直机关和厂矿学校的干部、工人、师生进行辅导,太极拳活动又在古温大地蓬勃发展起来。谁知好景不长,“文革”期间,父亲遭到批斗和迫害,但夜深人静的时候,陈正雷等几个得意徒弟就偷偷去学。那时,我母亲总是备好茶水和干粮,全力支持。父亲为表达他不怕打击迫害坚持教拳的豪情壮志而作诗曰:“余今八十教太极,不管前途凶和吉,风吹雨打困难多,喜看后继满乡里。” 1972年9月,父亲参加完河南省武术表演赛后,在郑州停留十几天,爱好者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前来请教拳道,而父亲总是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地讲解,并做示范动作,一天到晚从不间歇。当时我目睹此景,心中不安,深恐劳累过度,出现不测,乃多次劝阻,但无济于事,他的热情大于一切,他说:“前几年我为教拳受尽打击、迫害,只能偷偷地教,现在国家提倡,这么多人热心学习,是多么好的机会,我能偷懒不教吗?”之后父亲回到陈家沟不久,就困黄胆性肝炎住进了医院,但很快就痊愈出院,出院时大夫再三嘱咐说:“你这么大年纪,出院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暂时不要教拳,如果复发,就不好办了。”父亲怎能控制住不教拳呢?仍然夜以继日教拳不止,终于1972年12月27日因黄胆性肝炎复发第二次住进了县医院,于12月30日去世,享年八十岁,闻者莫不悲痛万分! 父亲一生传授拳术,不图名,不为利。他1928年到北京,是陈氏拳在京都传拳的第一人,从此陈氏太极拳的精华,方为世人所知,并澄清了争论上百年的太极拳源流问题。他晚年返回家乡,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培育出下一代新人,现在扬名中外、号称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的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就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一度衰落的陈氏太极拳得以中兴,父亲不愧为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