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太极鞠躬尽瘁 泽被后世名留千古
纪念堂叔父恩师陈公--照奎逝世三十周年
光阴似箭,转瞬间2011年到了。三十年前,1981年5月7日,是我的堂叔父恩师陈公照奎(1928—1981)逝世的日子。想起三十年以前的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恩师那英容笑貌、和蔼可亲的面容;英俊潇洒的拳姿;克敌制胜的功夫;认真教学的态度;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使我永世难忘!
与恩师学推手照
记得我第一次和十叔(我的父辈里他排行老十)见面,是1965年初。当时十叔被上海体育宫主任顾留馨老师邀请在上海教拳已一年多,利用春节回乡探亲。陈家沟的父老乡亲、哥哥嫂嫂和一众侄男侄女都是多年未见了,一时其乐融融。更难得的是,由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退休还乡,大他35岁的五哥(我父辈里排行老五)陈公照丕(1893—1972)当时正在家中教我们练拳。老哥俩切磋技艺、研习家传兵器、交流心得体会,开心之至,无话不谈。
70年代和堂弟陈瑜照
那时农历还是64年的腊月,我还是个15岁的孩子,傻呼呼的。伯父照丕于1958年退休回家后就开始教我和村里的一帮小师兄弟练太极拳,到那时也有些年头了。但一听说在上海教拳的叔叔回来了,还是整天围前围后的看热闹。64年秋,我在温县新华书店刚买了一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沈家帧和顾留馨编写的《陈式太极拳》书,书内图片由周元龙根据叔祖发科公和十叔照奎公的照片所画。拿到后如获至宝,每天爱不释手。翻来看去很多问题搞不明白,心想这次叔叔回来了一定要搞明白。一天,打听到十叔在族叔茂森家烤火聊天,我就拿着书本去问十叔。刚张口要问书上画得“左右手顺逆缠丝劲”是怎么回事,族叔茂森张口就骂:“娘个屁,小球孩拿着书本来考教你叔啦?”十叔不但没有生气,还用手拍拍我的头笑着说:“我七哥家的小雷很聪明、乖巧,从小就知道学习,来,我给你讲讲”。说完从炉台上跳下给我比了几个动作,边做边讲这样叫顺缠那样叫逆缠,十叔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第一次接触后终生难忘。1972年12月30日,伯父陈公照丕因病去世,我和一帮师兄弟们哀痛不已,村里乡亲也敬重地称其为“陈家太极拳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我们一帮小兄弟虽然自1958年照丕公退休到病逝,接受了他老人家近十五年的培养,但毕竟还都年轻稚嫩,父老乡亲们也觉得我们还应再提高。于是,1973年春节前,村委会就派人到北京,请照奎公回家传艺(1967年文革期间照奎公被迫由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村支书张蔚珍将照奎老师安排在族兄陈立周家里。因他家里有一套房子,又能住人又能练功。且立周的父亲有一手好厨艺,村里安排了油盐酱醋、米面蔬菜,来照顾照奎老师父子俩(十叔的儿子陈瑜时年10岁,小名胖子)的生活。
1976年在我家与恩师、堂兄小旺、堂弟小胖照
当时文革还没结束,村委还叫大队,还是记工分制。大队部决定,让照奎老师早上在大队部院子里,教村里年青人和社会上的人练拳。村里人参加按早出勤记2分,所以有上百人训练。晚上训练主要骨干,当时大队部挑选陈德旺、王西安、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陈立周等八个人重点培养,主要教83式新架一路。照奎老师讲学细腻、动作规范、态度认真负责,让我们倍受感动。教到兴奋时经常拿大师兄德旺做示范给我们看,将胸腰折叠、松活弹抖、肩靠擒拿等用法,以及套路的虚实转换,高、中、低三种练习方法展示的淋漓至尽。有些平时练拳也不错的年轻人没被挑上,心里痒痒的,就翻墙到院子里,挤在门外窗下偷听偷看;更有甚者,搬个梯子爬到后房檐上,将房瓦揭掉偷看。
照奎老师第一次回家住了三个月,给我们教完83式新架一路。第二次回家又将新架一路纠正一遍,每天就讲一个动作,分析透彻、讲解细腻、动作到位。主要要求我们多练,所以我们每天一个动作要练两、三百遍甚至上千遍。比如“玉女穿梭”这个动作,除了在练功场要练几百遍外,老师讲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回家吃饭的路上也可以练,我们就在来回的路上练几百遍。
照奎老师第二次回家是1974年春节,也是住了三个月,期间正好赶上“河南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其中新乡地区的武术、摔跤选拔赛在温县举行,县体委就让陈家沟组队参加。照奎老师就带领我们一批十几个人参赛,报到后,有些爱看热闹的武术界的人就想挑逗摔跤与太极推手较量一下,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有关领导,领导怕闹出事来制止了此事。这时我和几个师兄弟在老师的房间,我以一种好奇心问十叔:“十叔,事情虽然平息了。我想请教一下,一旦被那些练摔跤的抓住两臂的衣服怎么办?”十叔笑着站起来说:“来!你试试!”我就上去抓住他两手臂,刚一用力,只感觉身体向前一倾,紧跟着又一个回冲,就被撂在对面的床上。
这次比赛共选拔6人参加省赛,陈家沟选上四人:陈正雷、王西安、李如意、陈爱英。我们四人和沁阳县两位练其他拳术的代表新乡地区参加河南省第三届全运会。
此后,照奎老师每年的春节前后都来家住三个月,给我们纠正动作、讲解理论,使我们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了太极拳。
1975年冬,我和夫人路丽丽刚订婚,十叔正好在家教拳。我的岳父母邀请十叔到家吃饭,中午我陪十叔走进家门,他们老辈们相互介绍后,我又特意将路丽丽介绍说:“这是您未来的侄媳妇。”十叔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说:“小雷,我回去一趟。”我说:“啥事?我去吧!”“你不知道!我马上回来!”十叔说着就走回住地,很快就回来了,从口袋掏出一个红包说:“家里规矩我也不懂,这是一点心意。”当时,国内普通工人每月工资30元左右,行人情能拿10元20元就很不简单了,相当于半个月工资了。在用餐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喜乐融融,留下美好的印象。
懒扎衣合劲
过了春节后十叔和胖弟要回北京时,我的未婚妻路丽丽按照十叔和胖弟的脚样做了两双手工布鞋,我准备了全国粮票30斤,5斤香油,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1976年腊月25日,我和路丽丽举行婚礼。婚后正是1977年的春节,十叔又来家教拳。大家正在议论让老师住在哪里合适,我说:“我的新婚卧室虽小,但很温馨。我媳妇虽是刚过门,但都很熟悉,生活上也好照顾。咱们征求一下老师意见,如同意,我们可以腾出,暂时住在岳父家。让老师住几个月。”几个师兄弟向老师一谈,老师欣然同意了,就在我的新房里住了两三个月。我和大师兄陈德旺可算逮住好机会了,扎扎实实学了一套新架二路和各种推手技巧和擒拿术。
练功之余,我们爷儿俩还经常促膝谈心。有一个小故事令人难忘:在1973年春节期间,也就是照丕老师刚去世一个月的时候。一天夜里三更天,我的堂兄春雷来叫我,声音很急:“雷!雷!快起来!”我问:“什么事?”“去了你就知道了!”我就莫名其妙地到了他家。看到几个屋子灯都亮着,推门进去看到满屋子人,只听我六伯母喊:“小雷,快给你五伯跪下!”我愣在那里,心想:我五伯刚去世,在哪里?满屋子找一圈没找见。这时我堂兄在后边一脚将我踹跪下。突然,坐在屋子中央椅子上的六姐抱住我的头痛哭起来,边哭边讲:“我可怜的小雷呀!我不能再关照你啦!从小孤苦伶仃,希望大家一定要帮助他娶妻成家!”我一听非常惊讶!抬头看是我堂姐,但声音却是我伯父照丕老师,听到这可亲可敬的声音,尤其是伯父刚走月余,大家还沉寝在悲痛之中,不由得我也抱住堂姐放声痛哭。这时堂姐又发出伯父的声音:“雷啊!我已把你交代给你十叔,拳术方面他会好好教你的。以后在社会上混,一定记住这几句话:认钱不认人,寸步难行;认人不认钱,到处可混。有千里朋友,才有千里威风。如与人交手,要先游斗三合,了解对方,得机得势,才能出奇制胜。”说完我堂姐长出一口气“哈扑”一声,恢复她自己的声音。真是奇妙!我堂姐根本就不练拳,怎能谈出这些话来?!十叔听完说:“听你说起,我也想起来了,那时我也做了个梦,梦见五哥给我说:‘小雷这孩子很可怜,但很聪明,是个可塑之才,望弟再扶他一把,定成大器!老哥就托付给你了!’说来也奇怪,难道这世上还真有阴阳世间?不管怎样,小雷!要想出人头第,就得刻苦练功。人家一天练10遍,你得练30遍,人家练30遍,你得练100遍,只有超人的毅力,才有超人的功夫。不要异想天开,没有捷径可走。但要明道理、懂规矩、用脑筋,不能盲目瞎练。”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遵循两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按照他们的遗训去刻苦练功、钻研理论、为人处世、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团结武林同道、弘扬太极、造福人类!
最后一次见到十叔是1981年4月初。当时我还是温县通用机械厂的采购员,趁着到鹤壁市出差的机会,特意到焦作看望十叔。十叔当时在焦作矿务局教拳,住在一个学生家里。中午陪十叔吃了午饭,聊了会天。吃饭时感觉十叔反映有点迟钝,嘴上老是沾着饭,我用手绢一边帮他擦一边问:“十叔,你有啥不舒服吗?”十叔说:“没事。就血压有点高,休息一下就好了!”我说:“等我出差回来,接你回家吧!”十叔说:“好!”谁知道这竟是最后的永别!早知如此,我宁可不去出差,照顾他老人家,至今想起后悔莫及!其实那次出差到鹤壁采购一车钢材、轴承、工具等,4月底就将货物搞好叫单位来拉货,一直等车等了两星期才拉回来。那时不像现在,交通不便,电话不通,有事都是用电报,车辆极少。如果4月底能回来,肯定能和十叔见面。5月初的几天,一是等车着急,也可能是有心灵反应,每天坐卧不宁,心烦意乱,用拳砸墙、砸桌子。回来后才知道为什么!
六封四闭上履
三十年过去了,恩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教拳传艺的身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请恩师放心:我弟陈瑜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很好的继承了您的遗愿,始终发扬着太极事业;在北京成立了研究会,担任会长兼总教练;在国内外四处传播家传技艺。我们一批师兄弟也不敢怠慢,均有建树,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广陈氏太极拳,继家风、传技艺,都在弘扬太极大业。
我个人而言,20世纪80年代历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焦作市政协常委、河南省人大代表等,并发起成立了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90年代历任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武管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武协连续五届委员、武术高级教练、95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99年建国50大庆,我作为与共和国同龄人的行业代表,由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太极人生》专题片;2008年奥运前,央视十频道《人物》栏目拍摄了“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四频道拍摄了《武林传奇》系列片之“大道太极”等专题片广为宣传。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又被评为《感动中原60位人物》之一。在2000年同夫人路丽丽成立“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和“陈家沟太极拳馆”,在国内外设20多家分馆和数百家教学点。出版各种文字的书籍和教学带,发行于世界各地,将世传太极拳推向全球。应该说,我和一众师兄弟们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初步实现了恩师的遗愿。同时我也知道,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恩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还有,家乡陈家沟的变化也很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父老乡亲和众师兄弟们的积极努力下,陈氏太极拳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在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同时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敬仰!2007年,国家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在陈家沟挂牌《中国太极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协会在陈家沟挂牌《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确立了陈家沟的太极始祖的地位。现在,政府已将陈家沟定为“太极文化旅游园区”,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自去年起,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将陆续在陈家沟投资20个亿的资金,建造“国际太极拳推广中心”、“五星级太极宾馆”、“太极养生康复医院”、“太极拳学院”、“太极博物馆”、“太极拳名人陵园”、“太极名人故居”、“五星级太极文化游览区”等。三五年内,陈家沟将建设成为集养生康复、寻根问祖、拜师学艺、参观旅游的太极文化圣地。
这一切,与恩师当年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没有您辛勤的耕耘,也没有我们的今天,也没有今天的陈家沟。
请恩师放心的安息吧!看到今日太极事业的发展,今日陈家沟的宏伟蓝图,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会会心一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