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氏太极拳300多名新老弟子在拜师仪式上宣誓。程明辉/图

前来拜师学艺的弟子中不乏金发碧眼的洋学生。程明辉/图
全球练习人数超过2.5亿 河南太极拳弟子遍天下
人民网河南视窗6月25日讯 杨广现报道: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同时,6月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从大山深处到风靡世界
“我会做一名最佳传播人,向更多的人传播太极文化,展示太极拳的魅力。”6月20日,在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为海内外300多名新老弟子举行的正式拜师仪式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洋弟子龙山激动地向众人宣誓。其中,既有金发碧眼的洋学生,也有鹤发童颜的老者,既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弟子,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弟子。
此次不仅是陈氏太极拳第一次公开拜师,也是陈正雷首次正式确定18位入室弟子。而这也是洋弟子龙山学练中国功夫20年后又重新选择的一种中国武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陈氏太极拳,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广为普及和受欢迎,其健身养身方式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含义?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坐落在河南省温县城东青风岭上的陈家沟有2500多口人,这里就是像谜一样吸引着世人而闻名天下的“太极圣地”。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今天,这个躲在大山深处平凡的小村落,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在陈家沟村,不少早起晨练的村民都仍保留着打太极拳的习惯。上至鹤发童颜的老者,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拳脚起落处,衣襟飘飞,如行云流水般。村民陈水木说,太极拳讲究“缠绕螺旋”,每一个动作会牵动一系列身体关节,一套十五分钟的拳打下来,全身骨节都能活动开,使人全天精力充沛。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太极始祖”陈王庭在家传武功基础上吸取众家拳术之精华,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创编的一个新拳种,称陈氏太极拳,后演变形成了陈、杨、吴、武、孙等五大流派。解放后我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和推广机构。1984年,陈氏太极拳传人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门规开门接徒,太极拳运动迅速发展。
目前,陈氏太极拳已成了焦作对外交往的“名片”。仅焦作地区就有80万余人练习太极拳,武馆、学校50余座,基层协会200多个。其中,温县练拳人数达10万多人。2007年10月,温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也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强,中国功夫不仅受到国人热爱,而且走出国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
从普通师徒到“父子情深”
在陈氏太极拳众多弟子中,代表海外弟子宣誓的龙山只是普通一例。陈正雷大师和美国弟子盖瑞的“父子情缘”则更让人感动。陈正雷也是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氏太极拳的领军人物。其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目前在中国及韩国、美国等地开了8家太极拳馆和数个教学点,弟子数千名。其目标是在全球开300家太极拳馆,把太极拳做成大产业。
2001年,陈正雷在美国授课时,西部堪萨斯州一中年男子慕名驱车八个多小时找到了他。这名叫盖瑞从小对搏击类运动十分偏爱,开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拳馆,1996年开始接触太极拳。两人一见如故。
此后,陈正雷在美国各地授课时盖瑞都会赶去学习。也了解到,盖瑞夫妇不仅从广州一家孤儿院抱养了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孤儿,为其治病花去了20多万美金,还经常到福利院为老人们上太极养生课,这些善举令陈正雷感动。因此,每次去美国他都要在盖瑞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教授其拳法。盖瑞夫妇对陈正雷的生活更是细心照料。在陈正雷那里,盖瑞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方式,而陈正雷也通过盖瑞了解了更多美国的事务。
2004年12月,盖瑞的父亲因病去世,由于母亲早年就已离世,他需要一个更加温馨的精神寄托,于是想起了老师正直的为人和亲切的目光,他来到父亲坟墓前跪下哭泣许久说,父亲去世终结了自己的过去,但也是新的起点,陈正雷就是自己新的“父亲”。
2005年8月14日,陈正雷为海内外42名弟子举行拜师仪式,盖瑞夫妇从美国飞到郑州参加。在仪式上,已经43岁的他突然跪在老师面前向众人发誓:在今后生活中陈大师将是我的父亲,我会做一名最佳传播人,发扬他的太极拳……一番发之肺腑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泪雨纷纷。陈正雷默许了盖瑞请求,并为他取了个叫陈瑞德的中国名字。现在,盖瑞一有时间便会把儿子和学生带到陈家沟学习,他说要向更多的美国人传播太极文化,展示太极拳的魅力。
从传承太极功夫到传播中国文化
一岁多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又被迫改嫁,童年不幸的陈正雷只得随大娘生活。后师从伯父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开始了习武生涯。1974年9月,在河南省第三届全运会上,25岁的陈正雷用那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招式让场上的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1981年,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一行30人造访陈家沟,也是陈氏太极拳故里历史上第一次接待外国客。这一年,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完全向世人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逾百批的来访和学习的团队。在受邀到日本授拳时他胸中升腾起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将太极推向全世界。随后开始筹备拳馆投入到传播太极文化的事业中。此时,国外慕名求学者也纷至沓来。
为实现向全世界传播太极拳的理想,陈正雷已经绕着地球持续了数十年的奔波劳顿。把太极拳深奥的理论分解成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完成了《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先后被国内外50多家武术团体聘为太极拳顾问、主席和名誉会长等职,1994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称号。
“尽管太极拳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是太极拳的深厚文化积淀,才是被普遍视为中国武术中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如今,陈正雷的学生已遍及全球,仅亲手教过的学生就有5000人之多。多年的国外从教经历也让他感慨颇多:“太极功夫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现在不少外国学生都已由痴迷拳脚功夫转变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不少弟子也都已成为陈氏太极拳在国外的义务推广者。
“目前以中国为核心,以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中心,并逐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初现雏形。但因陈氏太极拳分支较多,具体弟子人数和洋弟子在国外开设武馆的统计至今尚难确定。”据了解,在所有太极拳洋弟子中,有2/3以上都会选择回国开武馆。现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也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