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陈家沟祭祖学拳记
这次去陈家沟,报名比较晚,直到清明前一周,才克服重重困难,决心前往陈家沟。报名后,加紧练拳,以期不虚此行。因为报名晚,师兄弟们的机票早都定了,而且我住在观澜,去机场不熟悉,就定了高铁,孤身前往陈家沟。一路顺利,晚上9点40到温县酒店,错过这次活动的开始仪式。
4月2日上午祭祖
祭祖我们祭祀的是陈氏太极拳历代先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嘛。
早上8点20,5、6辆大巴上面拉着祭祖活动的横幅,满载再传弟子和师叔、师伯们,浩浩荡荡,绕温县县城转了大半圈后,直奔陈家沟。首先在村南头,祭拜了陈照丕的坟墓。坟是个土的小坟头,和一般北方的坟没有太大差别,坟头上压着坟头纸。坟前面立着很多墓碑,坟和墓碑被院墙包围着。院墙外面西侧是民房;东侧是个小树林,树林里种了桃树、柳树等,桃树正开着桃花呢,远远的就能闻到花香;墓园南侧有门,对着条路。师公带着师伯、师叔们祭酒上香烧纸等。然后是再传弟子们绕坟一周。
从墓园出来,绕过树林,往东走,就是东沟。东沟里种着稀稀十几颗树,沟下面有两个青砖围起来的圆台,圆台上面是土质的,但非常平,是历代先师练拳的地方。两个圆台中间有个小桥。东沟的风景经常在各种照片上出现,和照片上看到的是一样的。师公站在东侧的圆台上,面向西方,师伯师叔们也站在圆台上,站在师公的后面。师公带领大家练了顺缠丝、站桩、采气等。我站在最东边的小路上,跟在后面比划。说实话,在东沟里顺缠丝、站桩、采气和在深圳的感觉是一样的,没有感到练额外的效果。我只看到黑压压一片人,把师公的动作都挡住了,我只好跟着站在圆台最后面的师父来比划了。
第三站来到太极小院,是师公以前在陈家沟住的院子。院子应该是清理过,没有常见的生活用品,专门用来参观了。一进大门,是天井,也就是院子,左手边放了张桌子,师公真是个实在人,桌子上放了几大盆花生和铁棍山药,再往右一点,是个大塑料桶,里面是满满的清水,大家都可以喝。温县有句话说“喝了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倒堆”。所以再传弟子们争先恐后的吃吃喝喝。再往北是个小房子,坐西朝东,房子里挂着些照片,都是师公获奖打拳时、年轻时的照片。再往北,是大房子,坐北朝南。大房子门口正面是张八仙桌,两边各一张椅子,桌子上放有两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左侧墙上挂着一副佛像。房间内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大约是没人住,都清理出去了。
第四站太极拳祖祠,祖祠坐北朝南,门口不大,但不失庄严。位于村子北头,进门后,是个四面合围的广场,广场最北边中间是陈王廷像,像前面是香炉和大约20公分高的台子,台子上铺有红地毯。村中太极文化研究会会长主持,讲话铿锵有力,正气盎然,有种大儒的风范。然后是陈氏族长发言。陈斌师叔宣读祭文,师公全家祭拜、弟子再传弟子依次祭拜。然后师公带领众弟子再传弟子汇报表演老架一路第一段。然后大家来到祖祠后面,太极拳博物馆前面大合照。后面是自由参观。博物馆中,有太极拳相关的介绍,如《太极拳运动原理》:
心静身正, 以意运动;
开合虚实, 呼吸自然;
轻灵圆转, 中气贯足;
缠绕运动, 舒畅经络;
上下相随, 内外相合;
招招贯穿, 势势相承;
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 沉肩坠肘;
运柔成刚, 刚柔相济;
先慢后快, 快而复慢;
窜蹦跳跃, 忽上忽下;
刚柔具混, 一片神行;
培养本元, 勤学苦练。
也有各家太极拳传承和代表人物。各位名家的太极拳著作等。如陈清平的著作有《太极拳总论附歌》《五子妙决》《老架打手行功要言》。还有蒋介石给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题词“锻炼身心”等墨宝。博物馆上层,有名家表演,陈柄表演了新架,陈照森表演了老架。看完表演,匆匆往大巴上赶。路上,在太极拳祖祠门口路对面东边买了套太极拳的衣服;在村子南头,天才太极院旁边,写有“陈家沟”的大石头边上照了相;也在村子南头,杨露禅学拳的小院门口照了相;然后坐上大巴回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