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亚洲新闻人物》杂志社的记者谭臻和唐丽君来到上梅林陈氏太极拳养生馆,对魏勰老师进行长时间的采访,魏老师也热情的接待了两位大记者。经过他们对采访的整理,8月底出版的《亚洲新闻人物》上面登出了对魏勰老师的采访全录。
封面1
封面2
魏勰老师所在版面
版面内容如下:
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城市,魏勰说,他也在不断探索和寻求中摸索出了一条弘扬太极拳的新道路——医武结合。
记者 谭臻 唐丽君发自深圳
“南州六月荔枝丹”,陈氏太极拳养生馆就掩映在那硕果累累的荔枝园中。下午四五点钟,太阳正在一点点消散它的余热,而养生馆里的人却陆续多起来。他们有的来自附近的社区,有的从相隔几十里的外地赶来,有时还会有从北京、上海慕名而来者,他们都是因太极而来、因魏勰师傅的武德而来。当他们随着舒缓的音乐舞起太极,魏勰向我们讲起了他和太极的情缘。
魏勰从小就喜欢武术。1992年,他抱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学习太极拳。那时候,20岁出头的他,头发居然有些花白。练拳几年后,1995年,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转黑,而且多年的近视眼居然也不治自愈了!中医科班出身的他意识到,这是太极拳的功力在他身上发挥了作用。
随后,他正式拜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娣宗传人陈正雷为师系统学习陈氏太极。陈氏世传太极拳,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乃中国武术之上乘者。魏勰不无深情地说,“从开始拜师的那一天,我就立志终生奉献给太极了。”
在十几年的习拳过程中,魏勰在师傅陈正雷的严格要求与指导下,从陈氏老架、新架、国家竞赛套路、各种器械到太极推手等都得以稳步提高,功架舒展大方,功力颇为纯正。同时,他还专注于太极理论的研究,写出了十多篇太极拳论文,可谓文武兼备。
立志太极桃李天下
早在1997年,魏勰从河南来到深圳,在公明医院坐堂行医并做一些药材生意。处在“深圳速度”的紧张生活节奏中,魏勰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太极情结。工作之余,他经常在附近的公园“以拳会友”、义务教学。这期间,陈氏太极拳“弘扬太极、造福人类”的理念无时不在他的脑中闪现,他感到有一种使命在督促他,他要把陈氏太极拳这项集养生和技击于一体的武术运动,传授给那些热爱太极、热爱健康养生的人们。于是,2002年他组织成立了陈氏太极拳辅导中心,辞去了医院的职务并放下手中的生意,专注于太极拳教学。2004年,他还发起主办深圳太极网,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
因为全心投入教拳,魏勰的生意一落千丈。“2005年我都负债累累了,但是我不气馁,弘扬太极拳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不能放弃!”回忆起从前的辛酸事,魏勰仍是激情满怀。为了“养拳”,魏勰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本行,在沙井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坐堂行医,积蓄能量。2007年,他在现在太极馆所在的荔枝园附近租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并在深圳市各大公园设了十几个教学点,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太极拳教学和宣传。两年下来,他直接教过的学员达上万人,间接培训过的学员可以说不计其数了。
随着学员的日益增加,2009年,他租下了荔枝园内面积300多平米的会所,作为定点场馆,并正式挂牌成立了“深圳市陈氏太极养生馆”,为陈氏太极拳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阵地。“养生馆之于深圳,就像解放前的延安之于全国!”魏勰风趣地说。
医武结合的太极养生
目前,“深圳市陈氏太极养生馆”有教练近二十位,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并长期从事太极拳教学工作。可以说,这个团为深圳市乃至广东和香港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学员也不断迅速增长,驻港部队、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宝安区法院等都是他们长期教学的单位。据初步统计,养生馆现有集体和个体会员五千余人。近期,魏勰又在东莞市常平镇设立了一个分馆。
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城市,魏勰说,他也在不断探索和寻求中摸索出了一条弘扬太极拳的新道路——医武结合。
现代人练习太极拳普遍抱有养生的目的,但是,精通医学的魏勰指出,“真正的养生要做到外养和内养相结合。”为此,他综合自己十几年的中医经验和练拳心得,集两者之精髓独创“太极推拿”,并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太极推拿馆”。届时,全部具有太极功底的推拿技师,将太极手法运用到传统的针灸、按摩等推拿项目中。魏勰介绍说,“运用这种螺旋缠绕的手法将太极拳的内力传达到不同病灶,最终达到更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人物简介:
魏勰,中国武术六段,中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院,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会员,深圳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高级教练,香港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总会副会长,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事迹被《中国太极拳词典》、《中华武术名家名校通鉴》、《中国体育年鉴》和《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第三卷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