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南地区陈氏太极拳高级研修班理论讲座(陈正雷)2010.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弟子、拳友们:
大家好!第三届华南地区陈氏
太极拳高级研修班成功地在广州举办,……为筹备工作付出了长时间的心血,我们23号进驻湛江大厦,全体员工动手准备,让我们有一个优美、自然的学习环境。在此对……单位表示感谢,对来自广东、福建、香港、云南、马来西亚、日本的各位学员朋友,我代表
教练组、陈正雷
太极拳文化传播公司的全体员工向大家表示感谢!
本次举办培训班,我们要求教练尽职尽责为大家辅导,留有投诉电话,希望大家提宝贵意见。我们这次不是敞开招收所有学员,是摸索一个经验,人少与人多,认识是不同的,我们希望通过小范围的授课,一个老师带10个人左右,学习更方便。另外,也为弟子、学员提供一个平台,大家相互交流技艺,小范围内规范动作,统一思想与口径,对弟子来讲,让他们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对他们要求会严格一点。
今天安排理论班,希望大家全面了解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发展;风格特点;健身防身作用;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练习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我的书上都有了,《拳剑刀》《……宗汇》《太极拳术》……
今天讲最基础的,如何练好太极拳,不讲场地、天气、服装,而是讲五心、三要素、一认识。
练拳要树立五心:
敬心:要尊师重道,诚心,练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心,没有谦虚谨慎的思想,也学不进去。
信心:首先要对自己有自信,对老师相信。
决心:一定要学好,下定决心。
恒心:要有勤学苦练的精神。
耐心:
学太极上功慢,了解深奥的太极文化内涵也慢,十年太极不出门,练不好出门给师傅丢人。要有耐心。
三要素:三个条件,师资、天资、加苦练。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明师,还要勤劳善
良、天资聪明、悟性好、模仿能力强的徒弟;但如果没有苦练、勤奋的精神,前面两项都没有用。
功夫不是学来的,跟老师只能学方法、技巧、不能教你功夫,大家都讲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功夫是练出来的,师傅是不是诚心诚意教你,某某老师功夫很好,但拳术就是没有传下来。杨式太极为什么现在发扬光大,就是因为第三代传人杨澄浦先生传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近百年来杨式太极才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三个条件都具体备,才能练习好太极拳。
为什么叫太极拳?因为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符合太极文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转换方式,再说具体一点就是陈氏先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结合易经的阴阳转换、中医的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创立的一种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风格特点,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大自然的……(大家自己看书,定义太长了)
定义虽短,但展开来讲,都是好几门课程:
“气功”,是30-40年代才有这个名称,以前都称内功、内气、静养功、八段锦、五禽戏、导引
养生功……,为了对外国人解释,统一称为气功。所以可以解释一下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它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一种拳术,本身就离不开气。
太极拳与力学的关系,太极拳与人体科学的关系。
太极名称的由来:宇宙界的阴阳转换、天为阳、地为阴……,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调整阴阳平衡,与中医是相辅相成的。它的虚实、上下、内外、顺逆、高低,就是相对论中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
比如手臂的顺逆缠,顺到一定时候变逆,逆到一定时候变顺,双顺双逆、左逆右顺……
它是符合人体的生理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比如我们每天打电脑、写字、握手,胳膊都是弯的,没有整天伸直的。太极拳没有特殊的要求,屈膝松胯,就是自然坐凳子的感觉。重心的转移,要求圆活自然,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周身无处不是圈,周身无处不是圆。呼吸也是顺其自然的呼吸(婴儿从母体中出来,秉承先天自然之气,它的呼吸是深长的腹式呼吸,成年人的呼吸就到了胸部,年老之人、垂死之人的呼吸在嗓子。)太极讲求内功、调息,逐步加长加深,由胸式调整到腹式。促进血气循环.让血气无所停滞,减少和预防疾病。
为什么要这样练?
现在有一种误解,太极是老人拳,有人说等老了我再练,但是一深入,就会有怨言,说早知道早点学,我学晚了。50-60年代,兴起全身健身运动,将太极拳24式简化,实际是一种太极操,推广到全国,推广出国门,当然对太极拳普及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给大家造成的误解就是:太极拳是一群老人在公园里摸鱼摸虾,好像一打心态也变老了,这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学太极一开始要求你放松、柔和、缓慢,但这都是方法与手段,是一个去僵求柔的过程。僵劲、拙力是怎么来的?小孩子有先天自然之气, 然后在生产劳动中搬东西、扛桌子需要力量,就产生了后天之力,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僵劲、拙力,这个认识到了不是马上就能去掉的,我们需要经过很长过程才可以抛弃掉,否则进不了真正的太极之门。我们通过独特的练习方法,明确方法的老师引导,才可以去除。所以才叫十年太极不出门,太极不是散打,三个月培训就可以上场。很多人对松柔慢不理解,认为太极拳没有用拳脚的地方,有这么几个误区,觉得这么慢可以技击不可思议。实际松柔慢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通过这个手段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饱满,再与手眼身法步协调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一种灵动、有速度的力量。
很多人开始练习时是为了强身健身,在精力充沛之后,有了气感,其目的也转变了,要求进一步了解它的各种技术、技巧、防卫功能。这时身体内部会产生三种力:悬贯力、穿透力与……力,我们家老人经常讲,小孩子只要会走路,就会用拳脚,一般后天教的,只是让它的力量更大一点,更快一点。当太极拳发明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戚继光(比陈王廷大50岁)在训练士卒时,大家会被打得鼻青脸肿,陈王廷就在考虑,能否在不伤人的情况下进行训练,而且人体各个部位都能使用,太极练好后周身无处不是拳,到处都可以发力,拳脚不用教自然就可以用了。用拳脚伤人是侧面用力,容易受伤。推手是平面缠绕,引进落空,粘黏连随,名家高手,不用拳腿人就倒了,这就是太极的奥妙之处,但是没有被大多数人理解。
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将人体分为三节,头上节,躯干部分中节,腰胯以下下节,每节又分为三小节……
头不明:上节不明,无依无宗。头部要自然端正,二目平视,舌顶上颚……耳听背后,眼转身转,眼神系于中指端,到位时气的感觉也在中指。容易出现的问题,低、顶、仰、歪头,目光平视,这样上下左右都能看到。虚领顶精,下颌微收,百会领起。
中节:中节不明,满腔是空。意思是中节不清楚,没有气感。中节的要求是立身中正,呼吸自然,易出现的问题,左摇右晃,横气填胸,挑肩架肘。
手形三种,掌、拳、勾。掌如瓦拢,顺缠时,小指领劲大指合,逆缠时,大指领劲小指合。
拳如卷饼,拳打到顶端点时,再握紧,也就是0.15秒。这是经过科学计算出来的。刚柔不是用力与不用力,刚柔都是通过长久的磨练出来的。如同揉面,面要揉,做出来的馒头才有劲,就像汽车底板用的弹簧钢,是炼出来的,不是生铁块倒出来的。用力,那是僵劲、拙力,不用力,那叫软、懈、丢、搪、扁,不叫柔。柔是放松下沉的基础上圆滑自然的感觉。发力前的蓄力都是放松的状态,是放松状态下产生的爆发力。经过……科学研究。对于放松与恢复疲劳,陈式太极是最好的。
勾手,是五指合拢,可击打、点击用。当进攻抓你时,一合旋转,又能解脱。
身架,又分高、中、低,大、中、小。从整体上看,这些都是太极练习方式的一种,而不是不同的拳种。我94年去台湾表演12场,有一次两个年青人会后来问我:老师老师,你们陈家沟怎么把拳改成这样了呢?我就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儿子拿着爷爷的照片来问爸爸:爸爸,爸爸,怎么爷爷长得不像我呢?爸爸一巴掌过去说:不能这样说话,应该说为什么你长得不像爷爷。说完我就走了。回头一看,这两个小伙子还在自已笑。所以我们对太极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下节,腿为下节,下节不明,颠覆必生,意思是腿部要虚实分明,否则重心不稳。脚皆要抓地。实七虚三,老架三七分,沉着稳健,新架四六分,灵活多变,松活弹抖。虚步一九分,脚尖、脚跟占十分之一的支点作用。屈膝松胯,虚腿不能顶直,移重心要松胯转腰,不是钟表的摆动,而是走八字……,脚尖的外摆内扣是为了转方向,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做到虚实分明。
练习的过程与阶段:
……书上都有,我这里再分为:心明、体明与神明三个层次
心明是眼看懂了,心里明白,但做不到,熟悉套路,明白动作,眼高手低,这时要以外形引内气。气感时有时无,不能随时存在,这时需要调整身法,达到内外结合,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最后达到以内催外。经过这三个阶段,才算入太极的门,入门后就像进黄山一样,处处皆见美景,另是一番天地。
最后谢谢大家!祝大家……!
陈正雷
2010.1.2.
(全文完) 张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