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忌口理论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溯源甚古。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有许多忌口的内容。
饮食忌不洁
仲景说:“时人不调摄,疾病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指出必须讲究饮食卫生和饮食禁忌,防止病从口入。《金匮》末两篇汇集了前人有关禽兽鱼虫、果实菜谷等饮食禁忌的丰富经验,如谓“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凡鸟自死,口不闭,翅不合者,不可食等等。特别值得珍视的,是“十月匆食被霜生菜,令人面无光,目涩,心痛,腰疼,或发心疟,疟发时,手足十指爪皆青。”这段论述与亚硝酸盐中毒所致症状很相似。“被霜生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食后肠道细菌将其还原为亚硝酸盐,一经吸收,就出现“面无光”、“手足十指爪皆青”等组织缺氧症状。还有“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牛肉共猪肉食之。必作寸白虫。”寸白虫《诸病源候论》谓“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因脏腑虚弱而能发动”,“其发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弱”。综上所述,可见是感染绦虫。一千七百年以前有这样的认识,确实十分可贵。
饮食忌不节
仲景强调饮食须有节制,不可暴食,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损伤胃肠,导致诸疾。如“罄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之类均是。复据《内经》“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之旨,提出饮食必须适当调节,不可偏嗜,偏则生害。如嗜酒过度则为“酒疸”之类。指出患病新愈时,不可强进饮食,如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做烦,损谷则愈“;等到,都提示病后胃气尚虚,脾运末健,不能多进或强进饮食,再损其脾胃。 |